制度筑基、技术赋能、服务提质——汨罗市人民医院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一、管理架构:构建权责明晰的三级联动体系
(一)决策层:高位统筹的领导小组
双组长引领,跨机构协同:由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荣先、院长许杰任双组长,3名副院长及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统筹医共体战略规划与资源调配。成员涵盖7家乡镇卫生院院长及医院16个核心部门负责人,形成“牵头医院+基层机构+职能科室”三方联动决策机制。2025年以来召开领导小组会议4次,审议通过《分级诊疗实施细则》《人事管理细则》《财务统一管理细则》等12项核心文件。
职责清单化:明确领导小组四大核心职责,重点推进医共体发展战略制定、重大问题协调、运行监测考核及外部资源争取,确保改革方向清晰、责任落实到位。
(二)执行层:高效运转的办公室枢纽
常设机构落地,专业化分工:办公室设在医院医疗质量联合办公室,医务科长李浩淼任主任、外联部主任肖晨阳任副主任,下设综合协调、技术保障、督查考核3个工作组,专职负责会议组织、政策落地、进度追踪及问题解决。2025年1-3月印发工作简报6期,双向转诊流程优化等重点任务8项。
闭环管理机制:建立“任务分解-进度反馈-效果评估”全流程管控,每月召开成员单位联络会,实时协调基层员培训等具体问题22件,确保决策部署“不过夜、不落空”。
(三)落实层:权责清晰的成员单位网络
基层主体责任压实:7家乡镇卫生院作为成员单位,由院长担任第一责任人,保留独立法人资格,重点落实分级诊疗、公卫协同、技术承接等任务。目前7家已完成整合(5家揭牌,2家因合并规划暂缓,预计5月完成),实现管理体制“物理整合”与服务能力“化学融合”同步推进。
“一对一”结对帮扶:建立牵头医院科室与卫生院结对机制(如医务科对接长乐卫生院、护理部对接三江卫生院),制定个性化帮扶清单,2025年累计下派18名主治以上医师驻点帮扶,覆盖全部7家基层机构。
二、建设路径:夯实“制度+技术”双支撑体系
(一)制度建设:构建规范化运行框架
1. 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制度
制定《医共体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30种常见病、多发病基层首诊目录,疑难重症上转流程及康复期患者下转标准,建立“基层开单-上级诊断-结果互认”便捷通道。
设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由牵头医院及卫生院对外联络办专人对接,2025年1-3月累计上转疑难重症患者23例(同比+22%),下转康复患者82例(同比+35%),转诊平均耗时从48小时缩短至24小时,效率提升50%。
2. 人事与绩效管理改革
推行“县管乡用”人才流动机制,统筹医共体内医师编制,2025年首批下派18名骨干医师(内科6名、外科5名、全科7名)到基层驻点,实现“人员下沉、技术下沉、管理下沉”。
建立“服务数量+质量+满意度”考核体系,将远程会诊量、双向转诊率、基层诊疗规范率等纳入绩效分配,向一线倾斜30%,激发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3. 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统一医共体范围内医疗文书模板(如门诊病历、检验报告)、操作规范(如心电图判读、影像诊断)及考核标准,成立质控中心,每季度开展基层病历、处方抽查。
(二)技术建设: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
1. 远程医疗“五大中心”全覆盖
设备升级与网络优化:以市人民医院为基站(目前本院已投资600万元完成系统更新),准备完成7家卫生院远程影像升级。
标准化收费体系:制定远程医疗收费标准(DR每部位4元、CT每部位16元、远程心电3元/个),检验/病理标本按二级医院标准5-6折收费,2025年1-3月累计完成远程影像诊断2405例、为群众节约检查费用超6万元。
三、实施成效:数据印证改革实效
(一)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二)群众就医更便捷实惠
基层首诊率提升:长乐、白塘等乡镇卫生院CT远程诊断服务取得实效,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二级医院检查项目,减少往返县城频次超1000人次。
(三)基层能力持续增强
技术突破:3家具备DR影像初步判读能力,长乐卫生院在牵头医院指导下完成首例成人疝手术,填补技术空白;公卫服务规范率从75%提升至9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及时率达95%。
民生实事落地:2025年3月组织大型义诊3场,覆盖长乐、大荆、白塘等乡镇,服务群众800余人次,筛查慢性病患者50例并纳入规范管理;开展乡村医师培训1场,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20人次,基层诊疗信心显著提升。
(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行动
自202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行动纳入省委“三医联动 六医协同”集成改革任务以来,汨罗市高度重视,迅速部署。
机构全覆盖全面落实,截至2025年4月10日,医共体7个乡镇卫生院已全部完成家签系统上线,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信息录入率达80%。通过系统实时监测签约进度、服务质量,实现了签约服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团队组建与能力提升。包村”行动推进:团队通过“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模式,建立“一人一档”健康管理台账,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已达65%,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四、未来规划
1.智慧医共体深化:2025年二季度完成剩余2家卫生院系统对接,实现7家机构远程医疗全覆盖。
2. 双向转诊扩面:将肿瘤术后康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纳入下转重点,建立“临床科室-基层机构”一对一随访机制,目标年内下转量突破500例。
3. 中医药特色发展:在7家卫生院建设“中医馆”,牵头医院不定期派驻中医专家坐诊,推广针灸、理疗等适宜技术,年内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提升至30%以上。
汨罗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通过“制度筑基、技术赋能、服务提质”,初步构建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人、财、物”深度整合,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精准滴灌”,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有温度、更有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审:肖晨阳
二审:李浩淼
三审:胡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