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X100A
600X100B

当前位置:健康宣教

高热不退的隐形杀手——警惕鹦鹉热

2025-04-14 11:44:54   来源:感染科:周田

家住屈原东古湖观鸟点附近的居民彭某某,近日因反复高热10余天伴咳嗽、头痛、乏力在当地治疗数天后,症状逐渐加重,而转入我院感染科治疗。询病史得知目前当地有大量野生鸟类聚集,有接触携带病原体的鸟类而引起感染性疾病可能,通过完善胸部CT检查明确肺部存在感染,为进行有针对性治疗,感染科团队积极组织讨论,予以完善经支气管镜检查并采集灌洗液予以呼吸道多种病原体靶向测序,检测结果提示“鹦鹉热衣原体”为致病因素。


  针对此患者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后,肺部感染呈进行性加重趋势,符合重症类型,予以多西环素和莫西沙星联用,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上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得到顺利康复,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完全吸收。


图片2.png


  出院前,患者及家属为表达心中谢意,为科室送来了锦旗。


内五科送锦旗.jpg


  感染科常铸主任提醒大家:进入春季,各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由于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其临床症状与许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相似,缺乏特异性,导致该病常发生误诊和漏诊。当患者有发热和或呼吸系统症状表现且具有相关鸟类或禽类接触史时,应重点对鹦鹉热衣原体进行筛查和诊断,提早干预从而防止鹦鹉热衣原体经血播散累及其他器官或系统。病原体的检测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控极为重要。


  欢迎随时咨询汨罗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电话:0730-5231785


鹦鹉热科普

鹦鹉热又称“鸟疫”,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鹦鹉热衣原体不只鹦鹉身上有,鸽子、鸡、鸭等190余种鸟类和禽类,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携带。


微信图片_20250411090436.png


  鹦鹉热以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最为多见,患者常表现为干咳,较早出现肺部实变体征,也可出现肺部啰音。重症鹦鹉热患者可于短期内出现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系统症状。它的潜伏期通常约5-14天,最短3天,亦可长达45天,传染期通常在出现症状后7~8 天,各地存在局部散发流行趋势,多于冬春季流行,有基础疾病者更易发展为重症。

  常见症状:突发39-40℃高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咳痰、乏力等。部分病例会出现肝脾肿大、恶心、呕吐、腹泻和咽炎等症状。严重病例还会出现烦躁、嗜睡、昏迷等症状。少数病例在恢复期可能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累及不同器官时,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人感染“鹦鹉热”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且主要在动物间传播。人类经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打扫禽舍、清理鸟笼或鸽舍时,吸入被鸟类或家禽污染的气溶胶。在宰杀禽类、鸟类拔毛时直接接触,或被感染的鸟禽类啄伤,以及居住或工作环境有很多鸟禽类,都有可能“中招”。病人咳出的痰液经空气飞沫或形成气溶胶也有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传播,但非常罕见。


预防“鹦鹉热”

  1.避免接触病鸟:尽量避免接触生病的鸟类禽类,尤其是鹦鹉、鸽子、病鸡鸭等。去正规的宠物店购买宠物鸟,不收养来历不明、未经检疫的鸟禽类。

  2.注意个人卫生:接触鸟禽类后,及时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若不幸被抓、啄伤则需及时采用75%的酒精消毒和清洁伤口。食用禽类时,要注意彻底煮熟。进入活禽市场时,应注意卫生,做好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

  3.加强通风:家养鸟类、禽类要注意保持饲养环境卫生,应将鸟笼悬挂于室外通风处,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在清理鸟笼或被鸟粪污染的物表前,先用水或消毒液湿润表面,避免扬起的尘埃。

  4.定期检查:如果家中养有鸟类,定期带鸟去兽医处检查,确保其健康。


一审:柳   云

二审:常   铸

三审:谢   丹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730-522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