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
肠道健康的重要「预警信号」
——肠息肉。
您可能听说过这个词,
但它究竟是什么?
又该如何应对呢?
让我们用两分钟快速了解!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向肠腔内突出的赘生物,通俗说就是肠道里长了「小肉疙瘩」。它可能长在直肠、结肠的任何部位,大小从米粒到鸡蛋不等,形状多样。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约50%-70%的肠癌都由它恶变而来。
为什么说它是「隐形炸弹」?
多数肠息肉早期几乎无症状,仅少数人会出现便血、腹泻、便秘、腹痛或大便习惯改变。但无症状不代表安全!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从发生到癌变可能需要5-10年,给了我们足够的干预时间。数据显示,及时切除腺瘤性息肉可降低76%-90%的肠癌风险。
那么哪些人需要重点排查?
以下人群建议定期做肠镜检查:40岁以上人群(无论有无症状);有肠癌或肠息肉家族史;长期便秘、腹泻或黏液血便;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久坐、肥胖、吸烟饮酒者;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
怎么去发现息肉呢?
发现息肉怎么办,医生会根据息肉大小、形态决定处理方式:小于0.5cm的息肉:可定期观察;0.5-1cm的息肉:内镜下直接切除大于1cm或形态不规则的息肉:需警惕恶变,切除后必须做病理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肠息肉?
①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粗粮、蔬果);减少高脂肪、加工肉(培根、香肠)和腌制食品。
戒烟、减少饮酒。
②规律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控制体重。
③定期体检:40岁以上建议每5-10年做一次肠镜,高危人群缩短至3-5年。
④及时治疗肠道疾病:积极控制肠炎、肠溃疡,避免长期炎症刺激息肉生成。
肠息肉就像肠道健康的「信号灯」,虽然多数是良性的,但放任发展可能酿成大祸。
记住:早期发现、早期切除,是阻断肠癌发生的关键!
关注肠道健康,从定期体检开始。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您守护肠道「净」土,远离肠癌威胁。
温馨提示
我院可做电子胃肠镜诊疗(周一至周六上午)、无痛胃肠镜诊疗(周一至周六上午),周六下午及周日休息。
地址:汨罗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门诊三楼胃肠镜室
咨询电话:0730-5609651
(供稿:陈 莎)
一审:柳 云
二审:干争光
三审:谢 丹